在創業的世界裡,速度與可擴展性決定了一家公司的命運。
根據 CB Insights 的調查,高達 38% 的新創失敗原因來自「資金耗盡、營運效率低落」;同時,有超過 70% 的創業者 表示在成長階段最大的挑戰,是「無法同步管理客戶數據與銷售流程」。 在這樣的環境中,CRM 不再只是輔助工具,而是驅動成長的引擎。
對早期新創來說,靠 Google 試算表、表單和手動流程似乎沒問題。但當用戶從 100 成長到 10,000,甚至要拓展到海外時,資訊孤島就開始出現:銷售漏追、客服無紀錄、行銷成效無法量化—Salesforce 研究指出,當客戶互動分散於三個以上通路時,流失率將提升 28%,因為團隊無法提供一致的體驗。
這些挑戰對投資人來說更是關鍵警訊。
投資人看新創,不只是看「產品做得好不好」,更關心公司能否把成功模式放大,走向規模化並且持續獲利。Y Combinator 合夥人也曾指出:「新創能不能規模化,不在於市場大小,而在於流程能否被量化與複製。」—這正是 CRM 的價值所在。
CRM 不僅能集中客戶資料,更能讓投資人看到企業的「成長引擎」:客戶生命周期價值(LTV)與流失率(Churn Rate)、銷售管道轉換效率、預測性營收模型。研究顯示,導入 CRM 的企業平均能達到 29% 銷售成長、34% 生產力提升、42% 銷售預測精準度提升(Salesforce, Benefits of CRM Report, 2024)。 這些數據,正是投資方評估「能否持續成長」的量化依據。換句話說,一個懂得用 CRM 說故事的新創,更能讓投資人快速看到可持續成長的潛力,也更容易獲得資金與信任。
本次活動將由投資人、Salesforce 專家與成功的新創創辦人親自分享:
- 投資人評估新創商業價值的關鍵指標
- Salesforce Japan Ventures 解析日本投資市場
- Salesforce 如何幫助新創快速建立可擴張流程
- KDAN Mobile 及 Profet AI 的 CRM 全球轉型實戰經驗
- 專為新創打造的 CRM 方案
這不是一場產品說明會,而是一場「讓新創看見可被放大的未來」的對話。
講師介紹
畢業於台灣大學資訊工程學、擁有台大資訊工程碩士學位,於 2014 年加入達盈管顧,並於 2023 年成為總經理。曾任職於 IBM ,負責大中國軟體開發實驗室負責軟體設計開發;並於 HTC 負責技術整合管理與產品商品化、開發日本市場;爾後加入新創公司優必達 (Ubitus Inc.),與創業團隊共同致力於雲遊戲產品之成型與商用。對軟體產業有深入研究,擁有從設計開發、產品商品化、客戶服務到新創事業的實戰經驗。
擁有倫敦商學院財務學主修的 MBA 學位,以及慶應義塾大學經濟學學士學位。主要負責日本與韓國地區的投資業務。在創投領域擁有超過 10 年的經驗,曾投資多家科技新創公司,涵蓋人工智慧、通訊技術、群眾外包、企業軟體與資安等領域。曾任 NTT DoCoMo Ventures 的董事總經理,以及 Intel Capital 的投資總監。職涯早期曾在 IBM Japan 擔任系統工程師與策略顧問。
近10年外商的經歷,參與過兩岸破百家企業數位轉型專案。目前代表 Salesforce 協助台灣中小型企業利用最新的技術達成商業目標,熱衷於數據化協助企業探索更多商業可能性。
負責 KDAN 凱鈿(TPEx: 7737)集團全球營運及海外市場拓展,深耕數位化工作流程超過 15 年。擅長全球營運管理、策略夥伴關係建立與 B2B 市場開發,透過 AI 驅動的智能工作流程與數據解決方案,推動企業數位轉型,提升營運效率與競爭力。
擁有超過 20 年產業經驗,曾在 IBM Rational Software 部門、SAP 台灣大型客戶團隊,以及 PTC 亞太區 AIoT 事業群擔任銷售與業務管理職務,橫跨中國與亞太地區市場,深耕企業數位轉型與技術導入,具備豐富的跨國營運與團隊管理經驗。 多次獲得國內外獎項肯定,包括 StarFab 新創科技競賽冠軍與最佳人氣團隊、全球物聯網金龍獎、工研院最佳 AI 新創獎,以及 Gartner《大中華區 AI 新創市場指南》入選企業。近年更榮獲台灣 AI 大獎與《商業周刊》百大經理人等殊榮,展現在 AI 與物聯網領域的卓越成就與產業影響力。
曾任 Salesforce 大中華區業務總監、Salesforce Technology Partnerships 總監,服務中港澳臺客戶;更曾任臺灣上市公司業務主管、PM Head等職務,在資訊及顧問業界已有二十年經驗,並輔導數百家以上企業進行數位化轉型與佈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