縮小企業內部溝通斷層,從成本與價值探討資料整合

3. 防止 IT 機制在未來快速被淘汰

餐廳不再限於服務店裡坐下的客人、超市興起了會員制、工廠生產線直接連上 ERP…,在 AI、機器學習、自動化、多方串連等趨勢逐漸成為主流的時代,資料整合機制對於企業持續經營的影響性也越來越大。

企業所選用的系統、應用程式、及資料整合機制,應該要做好「Future Proof」- 預先為未來發展做好與時俱進的策略規劃,避免在新科技、新技術興起時,太快速的被淘汰。包括系統更新、系統升級、新介接需求的應變彈性、與新技術的相容性等能力,完善的資料整合及 API 策略能替企業穩固持續經營、持續創新的基礎。

整合方法選擇及未有效整合時的隱性成本

談完在評估轉換與改變時的「價值」,接著當然還有不同解決方案間的「成本比較」。企業在導入一個新的作業方式或新的系統時,最直接的成本費用包含:

  • 系統使用的費用
    例如,要使用的系統有那些版本等級、使用費如何計算(Salesforce 及MuleSoft 皆是租用制)、企業內部需要購買幾張 license、多久需要續約一次
  • 最初建置與導入的費用
    採納新的作業方式或新系統時,要能符合組織對內及對外的作業流程需求,此時系統的彈性幅度、須客製的程度都會造成費用
  • 技術訓練、人員訓練的費用
    人員需要多少時間學習,才能真的在新系統或新架構下有效作業;學習的門檻高嗎?需不需要雇用具有其他技術的員工?

但除此之外,如果轉換與改變是以提升企業的產品與服務價值、以及客戶體驗的連貫性為出發點,有些額外的隱性成本考量是容易被忽略的:

1. 伴隨企業成長擴張的系統費用改變

假若公司在導入新系統後開始快速成長,屆時加購系統使用的 license,或是擴增系統功能、擴增負載量,需要多少的費用、人力與時間。

2. IT團隊的工作效率

現今無論是由地端或雲端驅動,企業使用到的應用程式及系統越來越多、且步調越來越快,連帶而來的整合需求將有增無減,高達 94% 的 IT 主管們表示其接收到的資料整合專案需求來自於企業各方的其他部門與角色。在人力資源不變的情況下,所選用的新系統是否能讓 IT 團隊消化未來預測的專案需求量,亦是容易被忽略的思考方向。

3. 技術及維護上的開支

以 SOA(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服務導向架構)為例,我們將前端與後端工作分離,這中間就產生了資料連接層的費用(例如 ESB),緊接著是做出應用功能,並加上具安全性的 Gateway 以保護這些資產 - 於是,在這框架下衍生出了三種不同的需要維護的區塊,這牽涉不同的技能、不同的維運週期、及不同的協作分法,而且在逐漸納入更多新科技時,將會越來越錯綜複雜。像這樣的技術培養與維護開支,是在評估一個初期較為便宜、簡單的解決方案時,常被忽略的未來成本。

4. 配合營運方向的彈性

這已是當今社會不容忽視的環節了,單看 2020 新冠肺炎對全球經濟造成的衝擊便顯而易見。在營運方向、科技技術、客戶需求,或市場趨勢、大環境改變時,選用的解決方案要有配合快速應變的能力,如此一來企業才能真正往整體方向與目標前進,而不是反而被當初為了單一專案方便性而下的決策綁住手腳,限制了創新發展的空間。

縮小企業內部技術端與營運端的溝通斷層

將未來三年、五年的所有規劃展開,針對這些規劃,將其中的附加價值、隱形成本量化,便能在專案與專案間看到環環相扣、可以重複利用的數位資產
面對比過往更加未知的將來,等待大環境影響到來時再被動轉向,絕對不會如預先規劃佈局來得穩固,且更能凝聚企業內的向心力及達成目標的信心。因此無論是 CRM 導入規劃或是全面性的 API 策略規劃,在規劃初期即將組織中的所有關係角色納入討論,更能確保後續轉型實施的流暢性。資料整合不是資訊一個部門的責任,而是企業持續優化商品與服務的基底。


本文綜合 MuleSoft Developer Meetup Taiwan 講座內容、Salesforce、MuleSoft 文件、及天新資訊的產業經驗等,可點選文中連結處深入閱讀相關資料,或參考
[Whitepaper] How to articulate the value of integration
[Blog] Forrester TEI Report: 445% ROI with Anypoint Platform

5月13日 資料整合技術分享會《以API主導的企業級資料整合實戰》現正報名中,當日將從 API 架構、整合、到維護,帶您探索 IT 人員於企業中的整合實戰技能,並展示 Anypoint Platform 實境 Demo。有興趣的資訊同好,請前往活動頁面填表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