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 ESG 您不可不知的二三事

今年最夯的話題莫過於 ESG,所謂的 ESG 係由:環境保護(Environmental)、社會責任(Social)以及公司治理(Governance)三大要素所組成。早年大家比較常聽到企業社會責任(CSR,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即一間企業在賺錢、為經濟發展貢獻的同時,承諾遵守道德規範,改善員工及其家庭、當地整體社區、社會的生活品質。ESG 就是提出具體實踐 CSR 的原則,從環境、社會、公司經營評估企業的永續發展指標。

天新資訊在 2022 CRM 三大趨勢的文中即向各位分享,國內除金管會在 2021 年 11 月底正式修正「公開發行公司年報應行記載事項準則」外,環保署也在 2021 年預告「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修正草案,除了增訂對國內排放源徵收碳費外,未來中央主管機關亦必須針對特定產品訂定碳含量計算與認定方式-這些都與 ESG 息息相關。而早在 2015 年聯合國宣布的 17 項「2030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就將減緩氣候變遷納入其中,指引全球共同努力、邁向永續。

在發展 ESG 時,大家最先關注的往往是環境保護(Environmental),但社會責任(Social)及公司治理(Governance)面向也須同時並行。而對 ESG 相關知識與數據資料不足,加上指標、框架與評比方式多元,也導致企業將 ESG 納入策略規劃時很難有清楚明確的方向,究竟企業著手開始 ESG 策略執行時應注意哪些要點呢?


ESG 數據掌握、測量將越來越技術化

碳排計算與企業資源規劃以及製造自動化等系統息息相關,目前許多企業組織並未開始直接進行永續發展資料的測量,如碳排量、水資源再利用,而是採更容易測量的數據來推測結果-如「燃料使用量」-但這包含許多的計算、推導,而非真正的測量結果。隨著時間的推移,全球監管單位對於揭露資訊要求只會越來越多-如氣候風險、供應商及客戶碳排量…等-數據取得及企業轉型規劃將越來越不易,企業更應學會如何進行資料匯集-讓不同的舊系統協同工作,以提供可靠的資訊-這代表直接取得精準資料將越來越重要,而系統整合的完整度也決定了資料的可用性、即時性。

除了碳排計算外,與環境相關的指標也都是企業可努力的方向,比如水資源。台灣因地理環境及氣候型態一直都有水資源匱乏的風險,一旦面臨極端氣候可能更趨常態。這些不同面向的資訊來自不同系統、平台,甚至以文字呈現而非數字,這也導致資訊擷取更加困難。碎片化的混合環境使得企業無法輕易取得資料,舉例來說企業可能需要透過 GPS 資料追蹤自己的碳排量、透過不同平台資訊了解供應鏈的碳排足跡、耗費的水資源…等。

因此如何構建一個統一的平台-不只是一套策略性工具-讓它可以安全地揭露資料,並轉變為在整個企業的日常運營中易於查閱和創新使用的模組 ( 如 API )。採用分散式 IT 和賦能所有資料的生態系統是一項巨大的競爭優勢, IT 不再只是執行交付工作,甚至擁有賦能的能力-ESG 議題將賦予 CIO 與其他執行高層密切合作的機會,如何讓永續性與技術相輔相成,將是 2023 年甚至日後每一天 IT 團隊的重要課題-瞭解企業的 ESG 目標,及資訊部門可扮演的關鍵角色,將目標與企業組織的數位路徑藍圖結合,以確保企業組織能夠藉由轉型推進 ESG 方案。

打造平等且具發展性的企業文化

聯合國宣布的 17 項「2030永續發展目標」除了與永續發展有關的環境面向外,更多與社會平等相關,如終結貧窮、消除飢餓、性別平權、和平正義及健全的制度…等,為的即是拉近貧富差距、發展社會平權。國外也越來越多監管機構要求企業應公開其在實現特定 ESG 指標方面的進展,舉例來說在英國員工人數超過 250 人的上市公司,必須揭露 CEO 與一般員工之間的薪酬比率。

Salesfoce 身為 CRM 全球領導品牌,亦主張「企業回饋社會」的理念,對於其合作夥伴也制定了相關獎勵機制鼓勵其達成 ESG。以平等(Equality)來說,Salesforce 明確地定義了企業的管理階層或組織成員組成符合平等的條件為何-企業的領導階層需有超過 25%,或是企業員工達 51% 被歸為代表性不足的群體。所謂代表性不足的少數群體可為少數族裔、女性、殘疾人士、LGBQ+、不同信仰…等。除了企業組成外,更多制度面的落實是打造平等企業文化的重點,如執行同工同酬以縮減性別及種族間的薪酬差距、透過採購面支持供應商多元化、由領導層公開承諾或發表關於平等主題的使命宣言…等。其中以供應鏈來說,更與近年疫情衝擊息息相關,企業受到供應鏈斷鏈的衝擊,如何創造永續供應鏈治理,或是轉型以平穩度過疫情,成為重要課題。

其他 ESG 相關的熱門議題與趨勢

碳權交易

中國在今年 7/16 啟動碳權交易市場以推動「綠色革命」,達到碳中和並減少碳排放。碳權交易在歐美早已行之有年,以汽車業來說,歐盟在 2021 年啟用碳排新門檻「每公里排碳 95 克」,因此不符合排碳量規定的車廠需另行購買碳權以順利販售車輛,而碳權的供應者則來自那些致力於製造低排碳車輛的廠商,例如:特斯拉,這些車廠可以在碳權市場依靠碳權獲利,而販售碳權的盈餘也須持續投入減碳相關的項目。在台灣,也曾有電廠以購買碳權為承諾換取環評過關,台灣的排碳量相當大,許多大型企業非常需要執行碳權交易,只是目前國內尚未有對應的交易市場,但有需求的企業仍可透過境外市場進行碳權買賣。

推行符合 ESG 的綠色商品

現行許多建商開始推行綠色住宅,從建材、工法、到室內設計長遠的規劃-如衛浴設備的節水程度-為的都是要符合 ESG 規範。而現今保險業也開始推行「綠色保險」,比如針對購買低碳排車輛、汽車使用節約燃料、進行環境友善維修…等,提供消費者保費折扣,或依里程計算保費,這些都是引導、獎勵消費者節約能源的方式,而未來因氣候變遷而造成企業損失的綠色商業險也將是一大趨勢。


就如同數位轉型一般,ESG 策略執行將影響企業組織的各方面,亦需要各部門之間密切協調合作才能確實執行。數位企業是 ESG 的起點,因此天新資訊建議企業數位轉型與 ESG 同時進行,優化企業的製程、流程與營運方針,才能有效提升績效並打造企業的永續競爭力。